注册
 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精英

精英乒乓网-买正品,到精英。买蝴蝶,到精英。

搜索
斯帝卡杯

一枝独秀之后面临三岔口 乒乓球如何从独乐变众乐

2007-6-5 09:05| 发布者: 古国天使 | 查看: 2076| 评论: 0 |来自: 新京报

放大 缩小
简介:        纸上谈乒   从担任国际乒联主席起,加拿大人阿扎姆·沙拉拉便多次进行改革,但中国队依旧独占鳌头。这次,中国队在萨格勒布世乒赛上又拿下5金5银4铜,沙拉
        纸上谈乒

  从担任国际乒联主席起,加拿大人阿扎姆·沙拉拉便多次进行改革,但中国队依旧独占鳌头。这次,中国队在萨格勒布世乒赛上又拿下5金5银4铜,沙拉拉表示,“任何一项运动,如果一个国家队总是统治全局,肯定不是好事,公众会对它失去兴趣,即便是在中国国内。中国始终说乐意帮助全世界一起提高水平,但一旦国际乒联提出能帮助整个乒乓球界的一些决议时,中国多半是要反对的,因为他们不想因此失去统治地位。”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乒乓球“独乐”的局面长期以来没有改变,要实现国际乒联所期待的“众乐”场面,还有很长的路。

   同乐OR独乐

  从1926年至2007年举行的49届世乒赛,一共产生了342枚金牌,中国队获得了其中的107.5项冠军,几乎占了1/3.1988年至今,在产生的20枚奥运会金牌中,中国队拿回了16枚。特别是在近几年的世乒赛,中国队大包大揽,这种局面对国际乒坛的大格局以及中国乒乓球的长久发展有怎样的影响,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

    世乒赛上夺得女单冠军,郭跃回到北京机场立刻被鲜花包围。

  不走向世界,地位就无法提高

  主讲人:姚振绪,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

  中国队在世界乒坛的绝对霸权日益巩固,但同时,也制约了其他地区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空间。中国以外很多地区乒乓球市场的萎缩,这对全球化形势下的中国乒乓球不可能全无影响。这样的情况在雅典奥运会已有体现,奥运会28个大项看似平等,但国际奥委会在利益分成时,将乒乓球列在第四等,也就是最低等。

  “如果乒乓球不能在全球平衡发展,这项运动的地位就无法提高。”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主席姚振绪表示,到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乒乓球可能享受不到北京奥运会的待遇,可能就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馆举行。“我们总不能故意输球吧。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哪项变革难倒过中国人?雅典奥运会,乒乓球在黄金时间的收视率高居第4,总收视率列第5.在国内,乒乓球收视率排在第2位,仅次于篮球。”姚振绪表示,国际乒联主席沙拉拉曾在世界体育大会上要求提高乒乓球级别,但遭到否决。

  好好练吧,别老想着变规则

  主讲人:蔡振华,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对于这种观点,带队参加世乒赛的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直言,这是中国队教练员和运动员努力训练、不断进步的结果,“我们的教练员想了很多办法来提高运动员的水平,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展现了精湛的技术和顽强的斗志,所以大家看到男单的决赛如此精彩。我也希望其他国家的运动员能够更投入地训练,这样才能体现乒乓球运动的魅力,而不要只想着改变规则。”世乒赛期间,国际乒联准备通过决议立即取消有机胶水的使用,被中国队否决。

  国乒队返回北京时,女队主教练施之皓也谈了自己的看法,“我们15年前处于低谷时,为什么没人说这样的话。

  不要总是被动地等、靠,我希望国外的一些队员能振奋起来,像我们那样从低谷中赶上来,来打败我们中国队。“

  一段历史

  30多年前就有争论了

  “有一次,北体大请我去评硕士生论文,其中有一篇论文就专门写了乒乓球本土化的问题。文中提到一个”独乐“的问题,意思是说世界冠亚军全是你们的,但也要和世界同乐,这个项目才能够在全球开展起来。按我现在的工作,他讲的道理比较符合我的思维。”乒羽中心主任助理陆元盛表示,自己在做教练时这个想法不是很容易能接受,“我当教练员时,冠军一个都少不得,银牌也要拿,甚至包括前4名。”陆元盛曾任国家女乒主教练,打削球出身的他当运动员时也是国家队主力。因为一些原因,中国队并没有参加29、30届世乒赛。第31届世乒赛(1971年),上面批示不管怎样,一定要参赛。当时,小小的乒乓球还肩负了一定的外交任务。结果,那届比赛中国队拿了4个冠军回来。不过回国后,有人认为这样的结果似乎有点儿大国沙文主义,说拿了那么多冠军反而对推动这个项目不利。据陆元盛介绍,当时有时根据情况也会让球给朝鲜队,这也曾引起过一些舆论。

  陆元盛说他带队参加奥运会拿冠军回来后,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开玩笑说,乒乓球如果再这样老拿冠军就没法玩了,搞不好就出奥运会了。“这是老百姓的一种观点。但一到我们输球时,另一些人又说这个冠军怎么跑掉了,必须要你拿,最好金牌、银牌什么都拿,这就是中国的乒乓球。”陆元盛表示,“我感觉,我们能保证那么多年常盛不衰,应该说已经取得了特殊的地位。这个地位是双面的,不能抛开这个,也不能丢弃那个。”

  面对面

  不能总花纳税人的钱

  王奇(体育产业人,中体产业2008办公室副主任)

  世乒赛上,中国队再次包圆,这种现象在王奇看来,并不是好事。他认为,08之后的人才培养,应该走职业化道路。

  队员成了夺金机器

  新京报:国乒队在世乒赛中包揽了5个项目的冠亚军,在你看来,这对世界乒坛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王奇:真不是什么好事,我们过于重视金牌了。这样下去,队员基本失去了打球的乐趣,我看过一篇采访刘国梁的报道,热身赛时故意在球台上涂上蜡,说是为了锻炼队员的能力,可这样打球会快乐吗?不会的。我听队员们唱过那首《乒乒乓乓,天下无双》,唱得挺快乐,可真正打球快乐吗?队员全成了夺金牌的机器,没有交流,哪来快乐可言?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中国队“独乐”与“众乐”的问题?

  王奇:打个比方,这就有点儿类似于过去的封建统治者,特怕失去地位和江山。可是一项运动的发展终归是要新陈代谢的,这个世界也需要不断有新兴力量出现。你说这次国乒队拿了5块金牌回来,全国人民高兴的到底有多少,还不如中国男足赢一场球呢。

  国乒队一直反对国际乒联的改革,我觉得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实力这么强大,还怕什么改革吗?难道有一天,全世界都不理你,就满足了吗?

  联赛应该有精彩点

  新京报:6月9日,新赛季的乒超就将开始,你觉得它的发展前景如何?

  王奇:我们的联赛应该有包容性,有大家风范,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各种流派和打法。联赛要发展,得有精彩点,别总是一拍子打死,没有了观赏性谁还会看?如果总是这样孤芳自赏,它的市场前景不容乐观,联赛的前途也不会太理想。

  新京报:北京奥运会后,在你看来,运动员的培养机制将会有怎样的改变?

  王奇:2008年之后,中国的体育机制肯定会发生变化。

  原有的传统专业体制将土崩瓦解,大方向是向职业化体制和全民健身普及发展。也就是说之前我们常提到的什么北京队、上海队等逐渐消亡。队员大都签约各俱乐部,以后再参加奥运会选拔就可以了。这样国家也省钱省力了,而且作为竞技体育,不能总是花国家和纳税人的钱。

  包容OR封闭

  在体育产业人王奇看来,既然要打造乒超联赛,最起码要有“包容性”,这是一项顶级联赛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不要怕别人来了偷学什么东西,要欢迎各个技术流派和打法。”6月9日,新赛季的乒超又将揭幕,届时,在这项为期3个月的顶级联赛中,我们几乎不会看到外援的影子。

   2003年8月23日,山东队比利时外援布拉塔诺夫在比赛中。

  乒超办成NBA,光喊口号不行

  主讲人:董健,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总经理

  国内的乒超联赛已走过将近10个年头,每年都会有新的变革,看上去一切都在朝着良性方面发展。两年前,时任乒羽中心主任的蔡振华曾提出要把乒超办成乒乓球的NBA.那一年,波尔、萨姆索诺夫、柳承敏、李廷佑、福原爱、李佳薇等国外顶尖球员全来了,世界排名前50的球员有40人几乎都或长或短地打过中国乒超。不过,随着奥运会的临近,乒羽中心对今年外援方面有新的规定,一名球员不得参加两个联赛,这意味绝大多数欧洲球员将无法参加中国乒超。作为中国乒乓球向国际乒坛发展贡献力量的主要方式,联赛规程的不稳定性在很多人看来并不是好事。

  俱乐部的负责人表示,在大奥运的前提下理解这一做法,不过他们还是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乒超办成NBA,光提口号不行。

  不如放开学NBA,顶尖选手可以不参加世锦赛、世界杯等,只参加奥运会。“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总经理董健提出了乒超完全拷贝NBA初期模式的设想。董健认为,中国可以放手让二线选手去参加国际比赛,以目前的形势看,二线选手在国际赛场上依然有夺冠实力,”不一定拿5块(金牌),拿两块也是可以接受的。“中国乒乓球一家独大,董健表示,现在这种形势发展下去不利于乒乓球发展,”到最后,就剩下中国人自娱自乐了,市场萎缩,就不是能不能发扬光大的问题了,而是没发展了。中国应该推动乒乓球在世界上的发展。“董健认为,乒超联赛也应该建立类似于NBA的选秀制度,把各国优秀选手带到中国来打球,”这样不但能树立乒超的品牌,也能带动其他国家乒乓球的发展。“董健认为,现在企业并没有成为联赛的主体,他们的主要作用还是投钱来进行宣传,造成这种局面与举国体制有一定的关系,”运动员的管理权归俱乐部,但所有权却归相应的各省市体育局。在球员转会等方面,俱乐部没有话语权,球员也无法给俱乐部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各种原因造成了职业联赛不职业的局面。“

  走出去

  “海外军团”尚且无法改变格局

  在徐寅生主政国际乒坛期间,中国队向外输送了不少优秀教练,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国乒领队黄彪都有国外执教的经验。

  其他援外的还包括李先觉、王大勇、刘国栋、韦建仁、刘彦军、刁文元、张东平、李乒、惠钧、李惠芬、肖战、姜超、张勇、李春丽、周学行、郝培枢等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海外军团”更是遍及欧洲、美国和东南亚。

  面对中国队的强势,“海外军团”普遍表现得很大度,他们认为中国队的高水平是政府重视以及队员艰苦训练的结果。萨格勒布世乒赛期间,德国女队教练李乒说:“欧洲人对中国乒乓球打心眼里佩服,他们也非常愿意让中国的教练或者运动员到欧洲打球或当教练。”不过大部分在海外打球的人并不喜欢“海外军团”这个称呼。奥地利女单一号刘佳就曾表示,不管走到哪里,她都是中国人。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比利时队主教练王大勇身上。有一次比赛奏中国国歌,王大勇跟着唱,大塞弗很不解地看着他。后来,王大勇急了,拒绝出席球队的晚宴。

  虽然“海外军团”给世界乒坛带来了好的发展,但它毕竟是一种“被动”影响,对国际乒坛的格局和发展无法引起质的变化。沙拉拉表示,仅仅靠中国籍教练和运动员的帮助是不够的。

  欧洲球员早已认识到,“欧亚对抗”的时代早就翻了过去,要想打败中国,必须提高训练水平。2004年8月5日,欧洲乒联成立了全欧洲训练营,要对中国实行捆绑式对抗。萨姆索诺夫、波尔、施拉格、格林卡等在内的欧洲高手,集体加入“全欧训练营”,企图做到“世界打中国”。不过这样的训练营,并没有对中国队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面对面

  “独揽和称霸总是不好的”

  叶永烈(作家,曾发表过“何智丽系列”文章)

  叶永烈对中国乒乓球的发展一直关注,在谈到国乒“一枝独秀”时,他认为,全球化是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乒乓球也不例外。

  被称“国球”输不起

  新京报:国乒队总是在比赛中大包大揽,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叶永烈:两方面看待,一方面,作为国球,其他国家确实与我们存在很大的实力差距,夺金也就在情理之中。另一方面呢,我们应该有一个全局观,作为一个运动项目,更是要均衡发展,独揽和称霸总是不好的。

  新京报:“国球”的名号是否左右着中国队的这一态度?

  叶永烈:国球的好处就是大家都在关注,这就是地位,跟巴西的足球一样。比如我喜欢关注乒乓球,但从来不会关注中国足球,一支世界排名100多位的球队你还会去看吗?不过缺点也太明显,就是输不起啊,哪怕是丢一块铜牌都是不允许的。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应该怎么去帮助国际乒乓球的发展?

  叶永烈:我知道这次世乒赛的情况,中国队不应该总去反对国际乒联的决议。为什么老是这样呢?归根结底,还是怕丢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可改革对任何球队都是公平的,而且体育项目本身就是在改革中前行。我们的思维应该转换一下,不应该总是说为什么又是针对我们中国队,而应该想着怎么去提升普遍水平。

  职业化道路会更好

  新京报:海外教练和队员在促使共同发展方面也是有贡献的。

  叶永烈:是的,这些年来,这些人为国际乒坛的发展还是有利的。

  他们大都是一些退役的球员,可当他们对中国队夺冠造成威胁时,总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时候“叛徒、逃兵”的字样也会出来,我们的胸怀应该更宽广。

  现在国内很多项目都在请洋教头,这是好事。可以引进来,也可以送出去嘛。体育没有国界,全球化是必然趋势。

  新京报:在很多圈内人看来,“海外军团”应该改称为“海外使团”。

  叶永烈:这在2005年上海世乒赛时就提过了。其实对这些在海外的教练和队员来说,国内的人应该在态度上有所变化,别在对待那些二流、三流的海外队员时称为“海外使团”,而对一些有实力的球员就指责,这绝不仅仅是一种口头上的表现。

  新京报:你认为中国乒乓球队员培养的职业化可行性有多大?

  叶永烈:这跟我们的文学创作是一样的,现在也在提倡废除专业作家制度。现在,国家把队员的一切都包了下来,这也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才做得到,队员出来了,永远都是国家培养的,但队员的自由度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我觉得走职业化的道路要更好一些,这会让队员们的自由度更大,一些不合理的体制弊病也就不存在了。

  职业OR国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举国体制是中国体育事业最大、最有力的保障,也是中国体育在世界体坛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大原动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运动人才的培养必然要走职业化的道路,尽管,这个转变需要时间。

  

  本届世乒赛之前,中国男队在厦门进行了队内热身赛,一名小球迷在紧张地观看比赛,“国球”的群众基础并不差。

  以后,“丁俊晖模式”将成主流

  主讲人:刘丰德,北体大小球教研室主任、教授

  在刘丰德看来,国际乒联多次改革都无法撼动中国队的地位,正是因为强大的体制保证了中国乒乓军团挺立潮头,“中国采用的是举国体制,无论是训练手段、普及程度,还是陪练对手、科研等方面,国家队都非常成熟。

  而国外是松散的业余体制,如果他们也采用这种体制,也一样可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不过刘丰德也表示,举国体制并不适合所有国家或运动队。

  在很多人看来,国乒队之所以人才辈出,现行的培养体制是一大主因。“在欧洲,哪个项目好,政府的投入就会相应增多。对于乒乓球这种很少给欧洲人带来荣誉的项目,政府不会很重视,这就造成欧洲乒乓球人才的匮乏。而中国的乒乓球人才培养系统要完善得多。”前世界冠军郭跃华说。国乒男队主教练刘国梁也表示:“除了我们向他们提供帮助外,他们自身也要找原因。只有加大投入,这项运动才能真正发展,实力才能够得到提升。”以前主要是通过体校来输送人才,“运动员是国家培养的,他们需要听国家的安排。为国争光,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责任。”刘丰德说。现在,“丁俊晖模式”越来越多,青少年走上乒乓球之路大都靠家长掏腰包,体校向外输送的人才越来越少了,俱乐部和学校成为人才的加工厂。刘丰德认为,2008年奥运会之后,这种模式将会成为主流。

  运动员不隶属于国家,是否会动摇举国体制的基石?对于这个问题,刘丰德不愿多谈,只是表示,运动员自己筹钱打球、未来与企业挂钩,是走向职业化的必由之路。他也坦言,举国体制是乒超真正成长为职业联赛的“绊脚石”,“现在的俱乐部并未实现真正的职业化,充其量只能算是企业出钱来组织比赛。运动员并不完全属于俱乐部,有多重身份,既属于国家队,也属于某个省队。”举国体制在中国实施了50多年,要完全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从行政机构、人员安置、观念转变、赛制制定以及运动员交流等方面,都需要逐渐地向职业化转变。”刘丰德认为这种转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他山之石

  俱乐部是德法球队的基石

  “外国人都很佩服中国队的实力,不过他们的发展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相互交流对提高我们的水平有很大好处。”萨格勒布世乒赛期间,德国女队教练李乒说过这样的话。前几年,德国乒乓球联赛的整体水平在欧洲处于领先位置,不过由于梅兹、沃西克等名将的流失,德国联赛的水平较前几年有所退步。而现在,法国的乒乓球培养体制相对来说是最完备的。

  在李乒看来,虽然走了不少球员,但只要波尔、苏斯这样的名将在,联赛上座率是不愁的。在德国,有男女甲乙级联赛,40多年的发展让它们形成了完备的升降级体系。此外,每年德国乒协还会组织类似于足协杯的乒协杯。每场比赛间歇,都还有音乐和表演,活动内容相当丰富。观众买票不光是被动地看比赛,更可以参与进来。据统计,德国目前有70多万人在打乒乓球。现在,每场联赛还能有1000到1500名观众,这对以足球、雪上等项目为主导的国家来说并不容易。德国乒乓球甲级联赛的商业操作还是比较成功的,如今俱乐部的会员数量不减当年。

  不过德甲联赛也正受着日本健胜苑俱乐部和法国联赛的冲击,人才流失是联赛日渐缺乏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现在,法国在欧洲乒乓球人才培养体制中也算是很完备的。据了解,法国乒乓球按地域分三个大区,每个区都有各年龄段的俱乐部队,大区直接向国家队输送人才。

声明:以上内容为网友上传用于球迷免费分享,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更正、删除,谢谢!
路过
路过
雷人
雷人
握手
握手
鲜花
鲜花
鸡蛋
鸡蛋
已有 0 人参与

会员评论

推荐阅读

  • 微信二维码
    微官网
  • 微商城二维码
    微商城
  • 腾讯微博
    精英微博
  • 网络合作
    网络合作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关闭